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在哪里?
近日,大连未满14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案成为震惊**的热点新闻,很多人都在讨论“不满14岁不能判刑”的问题,我却想弄清楚:“那个男孩为什么要杀那个女孩,为什么还那么残忍地连捅7刀?……”
家庭学校社会给青少年多一分关爱,青少年就少一分恶,少一成犯罪的可能!
近日,大连未满14岁男孩杀害10岁女童案成为震惊**的热点新闻,很多人都在讨论“不满14岁不能判刑”的问题,我却想弄清楚:“那个男孩为什么要杀那个女孩,为什么还那么残忍地连捅7刀?……”
我在庆阳曾参加过一次律师、司法人员、狱警、校长等各界人士共同探讨青少年犯罪根源的研讨会。一位热心公益的女律师痛心地说,她在为青少年罪犯义务提供法律援助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为什么青少年会犯罪,犯罪时是什么心理,该怎么从心理上去拯救这些犯罪的心灵。但她实在想不通这些孩子为什么会犯罪,而且犯的罪千奇百怪,有的甚至会杀害父母,有的对同学残忍**,有的会伤害无辜,有的因为一点点小事儿或利益就毁了青春年华和美好未来……
据参加会议的一位当地司法人员个人统计,问题家庭的青少年犯罪率高,失学青少年犯罪率高,无业青少年犯罪率高,玩游戏好赌博的青少年犯罪率高,交友不慎的团伙犯罪率高,有前科的青少年再犯罪的高……
根据这些数据,结合自己的教育经验分析,我感觉青少年犯罪首先来自人性的恶。人性中有善的因子也有恶的因子,教育的作用就是“教人向善”“抑恶扬善”,所以受过正规教育的犯罪率低,在学校学习的犯罪率低,失学的青少年犯罪率高。
其次,来自恶劣社会风气的影响。拜金主义风气,自私自利盛行,公平正义得不到伸张,道德水准下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美丑观扭曲的社会,不成熟的青少年们更容易走上**。
第三,来自坏人和不良青少年“朋友”的教唆和指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青少年活泼,精力旺盛,渴望有朋友,崇尚讲义气,而又对一些事物对错辩识不清,交友不慎,一旦误入不良青少年团伙或被坏人引诱控制,就会一步一步走进犯罪的泥潭。
第四,来自不良影视书籍的影响。看正能量的书和影视剧能让人越来越积极向上,看淫秽邪恶的书和影视剧会让判断力不强抵抗力较弱的青少年误入迷途。曾有一位初中生喜欢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误把杀人抢劫高手当作偶像崇拜,就绑架杀害了一个小学生。作案手法和书中描写的一模一样,甚至还按照书中的描写把“人质”的眼睛挖出来用脚踩烂,怕死者的眼中留下凶手自己的形象。这个典型案例值得警醒。
第五,来自家庭的不好影响。家庭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线,家风家教会影响孩子一生。学习学校的作用更重要,做人家庭的影响更重要。问题孩子往往出自问题家庭,父母的不良观念和行为可能会在孩子身上放大。一些青少年犯罪是因为缺少关爱和正确的引领。也有一些父母特别善良但是孩子性格恶毒,十有八九是父母教子无方或过分溺爱惯坏的。
第六,来自赌博游戏等恶习。现在的网吧和游戏极易让青少年入迷上瘾,而一些唯利是图的老板利欲熏心,不管未成年人禁止进网吧等规定,而是给有网瘾的青少年提供各种便利和诱惑,让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在网络和游戏的泥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为了满足自己上网或打游戏的愿望或者费用,有的青少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第七,来自无所事事。古语云,无事生非。有的青少年没有好好上学,或者学习不好没有专长,或者没有工作,又没有好的爱好,旺盛的精力无处释放,心理失衡,好吃懒做,或者寻找刺激等等因素,有的就犯了罪。
第八,来自儿童的幼稚和无知。比如那个“杀了他我就是班级**名”的案例。
虽然也有一些偶然因素,比如一时性起打架斗殴,或者集体无意识时的冲动造成恶果……但总体来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来历不明的恶,青少年犯罪还是有迹可循的。
亡羊补牢,我们应该针对这些问题有所行动!
家庭学校社会给青少年多一分关爱,青少年就少一分恶,少一成犯罪的可能!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